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共和国功臣——阮海天 人民英雄 阮海天(1916—1955),广东增城仙村镇竹园涌人。 1932年就读于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后参加中山大学抗日剧社、广州苏维埃之友等进步组织。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西江工作委员会组织委员。 全国抗战爆发后,回增城重建中共组织,组建抗日人民武装,在神山小学以教师职业作掩护开展工作。1938年2月,中共增城县仙村支部成立,任支部书记。同年秋,在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增城工作队的协助下,建立抗日自卫团仙村大队。10月组建抗日自卫团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任军事指挥。10月下旬,与队长单容沛等率常备队及武装群众数百人,在竹园涌截击侵犯仙村的日军,打响了增城人民武装抗日第一枪。随后,在广九铁路沿线塘美至石滩一带屡袭日军据点。年底率队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三军随军杀敌队独立中队,任副中队长,在增博边境活动。 1939年4月率队开赴东莞,编入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第四游击纵队直辖第二大队,任第三中队队长,在东莞、宝安一带打击日、伪军。1940年9月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第一中队中队长。1942年3月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宝安大队副队长,活动于广九铁路西侧。1943年奉命返回增城,恢复东江北岸及广州外围游击战争。10月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独 阮海天立第二大队大队长。1943年12月任东江纵队独立第二大队大队长。 1944年7月改任独立第三大队大队长。1945年2月,升任东江纵队第四支队支队长,指挥该支队三次粉碎日、伪军对增城县永和根据地的“扫荡”。 1946年6月,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参谋处副处长。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独立第三团团长,参加解放广东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任广东军区粤中军分区副司令员。1952年秋,调任中南军区第二文化速成学校副校长。1954年任江西省军区教导团文化补习学校校长。1955年调回广州军区工作。同年逝世。 光荣使命 中共仙村支部旧址位于增城仙村镇竹园村内的神山庙。竹园涌村是一个有千余人口的村庄,流经竹园涌村的西福河是增城西部最大的河流,它围绕着村的东、西、北三面。东江河的主航道流经村子的南面,往东通往石滩、石龙、直达惠州;往西经仙村、新塘直通广州,由于河道纵横似网,土壤肥沃,鱼塘纵多,是仙村镇著名的鱼米之乡。村中的神山庙是抗战时期党在增城地区重建的第一个支部—仙村支部所在地。 1937年底,中共西江工委组织委员、竹园涌人阮海天和阮文两人奉中共广东省委指示,回增城开展工作,任务是重建增城党组织,建立抗日人民武装。阮海天会到家乡后,在神山小学当教师。神山小学设在一间大庙里,是一间完全小学,学生来自竹园涌、巷头、仙联三条村,阮海天以教师为职业掩护,秘密进行建档工作。1938年2月成立中共仙村支部,有党员三人,有阮海天担任支部书记,支部隶属中共东莞中心县委领导,地点就在神山小学里。 仙村党支部成立后,阮海天在村里很快取得竹园涌村当权派、爱国人士阮孔怀的支持,以村中乡勇对为基础,建立了竹园涌自卫队,有队员30余人,由阮孔怀担任队长,用公尝购买了2挺机枪,30支手枪供自卫队使用。为了抗日,阮海天还动员竹园涌群众购买了七、八十支长短枪,组织自卫队员和武装群众利用晚上进行军事训练,重点是学会射击。1938年4月,阮海天经同学、增城县第三区抗日民众自卫团统率委员会主任单容沛的介绍,担任了自卫团三区政训员,开始接触区抗日卫队的工作。是年7月,抗先增城工作队开赴雅瑶工作时,很快便和单容沛建立了合作关系,还争取了仙村乡长等有爱国心的地方实力派的支持,在仙村、雅瑶党支部的努力推动下,这个地区的抗日群众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是年8月底,分别成立了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仙村大队和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雅瑶大队,各有200多人。 1938年10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大亚湾登陆。接着,陷惠阳、博罗,直逼增城,在战时一触即发之际,中共仙村、雅瑶支部共同作出决定;在两个自卫大队的基础上,成日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三区常备队以原仙村大队为基础,有70余人,由单容沛任队长,阮海天负责军事指挥,杨步尧任政训员,萧汉任军事教官。20日,日军入侵增城,增城论陷。不久,日军在广九铁路沿线建立了一系列军警据点,斗争形势越来越险恶。是年11月,仙村、雅瑶支部联合推举阮海天到东莞中心县委汇报请示,中心县委决定;仙村、雅瑶两个支部合并,由阮文担任书记,阮海天负责军事工作,杨步尧负责部队政治工作。1939年4月,奉中共东江特委命令,常备大队开赴东莞,编入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王作尧大队,阮海天为中队长,陈坤为指导员。 历史遗存 阮海天的故居 广东增城竹园涌阮氏宗祠 抗日游击队旧址 备注:以上资料由广东增城阮碧娴提供给阮汉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