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阮葵生,字宝成、萍庐、乐君,号安甫。系我国著名的笔记散文家。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出生在淮安一个世代科仕的家庭。受家庭熏陶,从小矢志笃学,智力过人。其父阮裴园,雍正年间的进士,历任翰林阮检讨、提督湖南学政、典陕西及山西乡试、铨京都会试同考官、阶儒林郎加二级、赠中宪大夫通政使参议。家位于勺湖南岸,并在勺湖中建勺湖草堂,供读书讲学用。 乾隆十七年,25岁的阮葵生赴乡试中了举人,九年后在会试中以副榜入围。不久,被任命兼三馆编修,又以内阁中书入值军机处,成为辅助皇帝的重要大臣。此后,历任刑部郎中、河南道监察御使参议,诰授光禄大夫,刑部右待郎加级。他不仅居官清正,为人有节,“耿直不面谀人,人有过而面斥、退而相忘。”而且“熟精法律,屡决大狱”、“治狱以明察平允见于时”,成为“刑名总江熟谙之员”。他一生生活俭朴、好善乐施,曾捐资在京修建“淮安会馆”,帮助进京赶考的淮安人。 阮葵生一生最大的成就并不在为官,而在作文。他交游极广(后人至今还收藏全国各地名流进士、举人、学者写给阮葵生的书信文章200余件),博闻强记,多才多艺,阅历极深,特别重视国家掌故及历史的考证。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他完成了《茶余客话》的写作。这是一部很有资料价值的笔记散文集,文笔老练,选材精致,立意清新,全书原有30卷,后来通行的节缩本12卷,内容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科学、工艺、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历史考证和趣闻逸事,还记载了清初的有关的典章制度及清人入关前后的建置等历史资料,对淮安的地方掌故记载得也较为详尽,对研究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他还著有《七录斋集》、《七录斋诗词集》,后人还根据他生前的大量司狱笔记整理成《刑述》。 乾隆五十年(公元1789年),62岁的阮葵生不幸“中风”,亡于京师住所,后归葬于淮安城东七里塘的阮氏墓地。著名的文学家天召齐、天召南曾为陵葵生撰有《墓志铭》,全文载《山阳志》。 作者:叶寿芝 摘自淮安文化报1994年2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