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泾水泽被枝繁叶茂,阮陵藏福子孙隆兴 题记:这是千万个阮姓裔孙魂牵梦萦的相逢,这是三千年全球阮姓子孙弃国离散后的重聚,这是三千年阮国古都血浓于水的文化感召,这是三十万故国人民期盼已久的深情拥抱。这是2013年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回泾川祭祖,隆重举行癸巳年全球阮氏泾川拜祖大典的真实写照。 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会长阮绪娟女士致辞 2013年5月20日,泾川县城关镇共池村兼山之上古柏凝翠,彩旗猎猎,唢呐声声,锣鼓齐鸣,香火缭绕,来自美国和神州13个省市的160多名阮姓后裔,集聚中华阮姓发源地甘肃泾川城关镇共池村阮陵,隆重举行癸巳年全球阮氏泾川拜祖大典。拜祖大典由泾川县政协主席程永忠主持。 9时50分,大典正式开始。泾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贾仁全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代表全县35万人民,向前来参加拜祭仪式的各位阮氏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会长阮绪娟女士在大典上致辞,表达了阮氏宗亲离开泾川三千年后,重回故土的感想以及对故国人民的祝福;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阮干轩代表阮氏宗亲恭读了祭文;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阮其尾代表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敬献了花篮;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阮少文先生宣读《全球阮氏泾川宣言》;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阮诗法宣读《阮陵阮祠修复倡议书》。研究会会长阮绪娟女士当场决定以研究会的名义捐款100万元作为阮陵祖祠修复的启动资金。 大典古朴典雅,场面生动感人,来自全球各地的阮氏后裔,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血脉之根。泾川县领导说,这是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的收获,这是千山万水阻隔不了的乡思,这是血脉相牵割不断的亲情,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中华民族美德的感召,这是中华儿女血脉相通的情缘。 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会长阮绪娟女士说:“泾川是阮国故地,阮姓发源地,也是我们阮姓子孙心中的永恒的圣地。水有源,树有根。为了让阮氏子孙了解自己家族的文化与历史,更好的保护家族先祖留下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加强宗亲间的沟通和联络,增强宗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成立了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把全世界的阮氏宗亲组织起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谱写属于阮姓的壮丽篇章。为了上慰先祖,下惠后世,我们在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成立第二天,就来到泾川祭拜我们的祖陵,就是为了以泾川阮陵为本源,以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为平台,以同姓血脉为纽带,同宗同源,同心同德,传承先祖荣耀,繁荣阮氏家族,共铸绚丽多彩的“中国梦”、 “阮氏梦”。 甘肃泾川是阮姓暨越南阮姓起源地。《诗经•大雅•皇矣》篇载:“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姓谱》、《通志•氏族略》、《千家姓查源》记载:阮姓,源出古帝王皋陶之后,以国为氏。阮国是皋陶的一个裔孙阮髡于商朝时建立的诸侯国,其国址在今甘肃泾川。约公元前1050年,阮国被周吞并,阮国的子孙以国为姓,在泾川生活并传至第十五代孙阮肥子后,约公元前770年,阮氏随着周朝东迁。从泾川迁徙到河南陈留尉氏县隐逸,汉末三国时期在陈留郡形成望族,两晋以后五胡乱华,阮氏开始南迁,宋元繁播闽、粤、台、港及越南。如今,阮姓子孙已遍布世界各地,并且是越南第一大姓望族。泾川县博物馆现存商代阮国时期先祖使用过的铜爵、铜觚、陶鬲和西周铜鼎、陶罐等珍贵文物,是阮国存在的重要遗存。泾川古代至现代数部地方志多处记载阮囯、阮陵、阮文化诗作等;泾川历史上曾有阮陵书院、阮陵乡、阮陵渠等阮氏文化遗存,目前王母宫石窟阁楼上还能看见清代“安定赖布衣俗手万紫千红掩阮共”板对,勤劳智慧的泾川人民,自觉传承保护着阮姓起源泾川的文化之脉。今泾川即阮国故地,今泾川水泉寺共池即阮国国都遗址。甘肃省泾川县是全球阮氏子孙的根之所在、祖陵所在,是为天下阮姓源出泾川。 阮陵连血脉,天涯若比邻。割不断的是血脉情缘,叙不完的是宗族情感,癸巳年全球阮氏泾川拜祖大典,让全世界阮姓后裔找到了自己的根,在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的指导下,他们将携起手来,滋养共同之根,茁壮阮氏之树,伸枝成荫,聚荫成林,以阮氏人独有的胸怀、气魄、胆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祭祖大典结束后,参加大典的客人,在阮国古都遗址共池所在地城关镇中学,为学校捐款18000元。并和泾川县相关领导就阮国文化保护与利用进行了座谈交流。 祭祖现场全景 美国及十三个省份的代表团 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会长阮绪娟女士致辞 上香 上香 三牲供品 北京代表敬鲜花篮 阮干轩恭读《祭祖文》 阮少文宣读《全球阮氏泾川宣言》 阮诗法宣读《阮陵阮祠修复倡议书》 泾川县领导和研究会负责人合影留念 一鸣,小东,干轩,少文,诗法,汉先 集体合影留念 共池原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