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问答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ruanchinacom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阮元的趣闻轶事(1)

    发布者: 阮少文 查看: 28 评论: 4 2017-6-3 16:51 |原作者: 武汉阮化植|来自: 阮氏宗亲网

    摘要阮元荣归钦赐黄马褂           来源:扬州晚报网          文:方宝成   小时候夏天在外乘凉,常听老人讲阮元的故事。这些故事与史实有较大的出入, ... ...
                                                                                            阮元荣归钦赐黄马褂
                                                                      来源:扬州晚报网  
                                                                                  文:方宝成

      小时候夏天在外乘凉,常听老人讲阮元的故事。这些故事与史实有较大的出入,但它毕竟只是民间传说。从另一个角度讲,正因为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才使一代宗师的大名,得以在平民百姓中间流传。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流传在民间的关于阮元的故事,供大家茶余饭后一乐。
      这年,阮元告老还乡,做官几十年的三朝元老九省疆吏退休回原籍的风光场面是可想而知。码头边一字排开十几艘大船,几只船上已装满了要从京城运回扬州的家具什物。岸上还有用马车运来的上百只大木箱。每只木箱都是沉甸甸的,两人一抬都很吃力,正在一只只往船上抬。岸边的憩脚亭内,太傅正在与送别的同僚故旧把酒话别。
      突然,家人慌慌张张地跑来禀报:“皇上来了!”大家赶紧起来,由阮太傅领头跪接皇上。跪着的都在想:太傅真是面子大,连皇上都来送别。其实不然,皇帝不是来送行的,而是来勘查阮元的。常言道:“一千与你好,八百与我交。”阮元为官几十年,官做得再好,也会得罪一些人——即所谓的仇人。就是几个仇人在皇帝面前打了小报告,参了太傅一本。说阮元为官贪污受贿,搜刮民财,现今告老还乡,金银财宝装了几百箱,正在码头搬运装船,请皇上派人搜查,绳之以法。皇上一听,这还了得,几百箱金银财宝,这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啊?查!一定要查!但是派一般人去,怕压不住阮元,想想还是自己亲自去,就这样,皇帝来到了码头,接驾完毕,皇帝也不客气,随即命令随从打开所有木箱查验。
      当所有的木箱被一一打开,惊得大家目瞪口呆。什么金银?什么珠宝?一概全无。箱子里放的是大大小小的石头。皇上也感到吃惊,“阮爱卿,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京城的石头也比你们扬州的好吗?”阮元跪着回禀皇上:“是这么回事,臣几十年为官,奉公守法,一身清廉,今日还乡,家财无几,别人是衣锦还乡,我却两袖清风,就这样回去,怕替皇帝丢脸,伤了士子们的心,所以出此下策,用木箱装满石头,权充金银,以遮乡人耳目,请皇上恕罪,体谅为臣的一片苦心。”皇上一听,深受感动,想不到阮元当了几十年官,却如此清贫,不但对朝廷毫无怨言,倒过来还替我皇上撑面子,将木箱里的石头全部倒掉,装满银两,并钦赐黄马褂,使其能够衣锦还乡。当然,打小报告的几个官员也受到了惩处。


                                                                                              阮元何故无双耳

            不止一种清人笔记,说扬州这地方古董很多,善于造假的人很多,而精于鉴别的人又很多。精于鉴别的大家,清中期当推阮元。
      阮元有机会见识的古物多,收藏的古物多,他本人研究古物的知识又很丰富。《清稗类钞》说他归老扬州后,收购了若干金石碑版,旁及钟鼎彝器,一一改订,精于鉴别,80岁左右的人,自负地说自己“老眼无花”。
      有一回,有人献一只“铛”——用于盛载食物的扁平的温器,年代久了,损一足。阮元审视再三,用清水清涤,器具“绿如瓜皮”,心中大喜,认定为秦汉时物,用高价买了。宴客时,阮元为展示收藏,用这只“折足古铛”盛经过加热的鸭汤上桌,客人一个个摩挲古物,赞不绝口。但是,“俄而铛忽砰然有声,土崩瓦解,沸汁横流”,原来这个“折足古铛”是仿古制品,遇热变形,闹得“老眼无花”的太傅尴尬万分。
      北京电视台有一档鉴别古物的节目,主持人王刚手执一柄大锤,遇见确凿无疑的赝品时,便一锤子把它砸了。赝品也是可以收藏的,砸了岂不可惜?仔细想想,如果这只大锤当年在阮元手里,当他发现高价购回的“折足古铛”是赝品时,肯定老人家会气得把它砸了,免得它使人蒙羞。赝品之所以该砸,因为它的制造者不择手段地谋取暴利,也不管别人会不会因此倾家荡产。赝品的存在是一种祸害,砸得有理。
      但是,当赝品并非以谋取暴利为目的,也并不隐瞒自己的身份时,则又当别论。什么叫赝品?仿真品者都是赝品。书法《兰亭集序》的真迹埋到地下去了,许多唐人摹写真品的本子流传到今天,都是赝品吗?这些摹本今天看来均为重要文物,第一,它并不讳言摹本的身份;第二,摹写的目的在于传承文化而非欺世盗名。文化的品格重在真诚,当赝品具有诚实的品格时,它就是文化;反之,赝品的出现是为了欺骗,那就是伪文化。对于伪文化,一锤子砸了是有道理的。但是,也可以有另一种处理方法,即直言不讳地标明其仿作的身份,当赝品具有了历史涵量时,它将会转化为另一重意义的文物了。
      今天我们宣传地方,宣传旅游,坦率地说,推出的文化产品,有真品,也有赝品。赝品是不可避免的,千年古屋很难保护到今天,名人的确凿踪影可改也不可改。问题是要真诚,不要把假的说成真的,不要把今天的产品说成是古代的产品。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去欺蒙别人。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希腊的神殿,北京的故宫和长城,西安的兵马俑,旅行者叹为观止,因为它是历史的物证。至于因为实际利益过度吹嘘,就如同把一只仿制的“折足铛”说成秦汉时物,炒作成了欺蒙,误导别人也误导儿孙,就不宜了。
       还是回到阮元的故事上来。据说乾隆下江南时,在扬州微服私访,途中遇一少年,便问他的姓名。少年自述为阮元,在府学读书。乾隆问清楚了“阮元”两个字的写法,兴趣忽来,出了上联,要阮元对出下联。上联是:
       阮元何故无双耳?
      上联有调侃意。少年阮元性情温和,见老人举止斯文,并无恶意,略作思索后,便答:
      伊尹原来是一人。
      少年聪颖,应对得体,乾隆大喜。后来阮元中进士,在朝堂颇获乾隆赏识,这是前因。这则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宣传说这是历史,那就是欺人之谈了。传说者、整理者均说这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多属戏说,反映民间对于历史与人物的理解,那就是又一种形态的文化了。


                                                                                                   一“目”之地与一“帽”之地

            随着润扬大桥的通车,世业洲已由一座闭塞的江中孤岛成为交通便捷、环境独特的旅游观光胜地。外地人蜂拥而至,岛上姓氏繁杂。然你可知道,岛上的土著居民,以阮姓居多。
      此话得追溯到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览过镇江的金山寺,君臣一行乘船溯流而上,前往金陵方向。
      举目天高云淡、惠风和畅,放眼沙鸥翱翔、江水澄澈,远眺两岸芦苇苍苍、民居点点。浪花拍打着船舷,乾隆皇帝心中也泛动着喜悦的浪花。他回想起阮元在金山寺机巧的对联,转过身子,和颜悦色对身后伴驾的阮元说,朕想好好赏你,你说,想要什么?
      阮元拱手而谒,效忠圣上是臣子的本分,其他但凭皇上作主。
      皇上信口便说,那就赏你一目之地。言下之意是说目力所及皆赏给你做封地。
      阮元一听,一帽之地?哪才是多大的一块地方呀?再说,我们正在船上,周围都是江水,即便是一帽之地,也不可得呀。可是,君无戏言,当今圣上文韬武略、旷世奇才,大概又是在给我出谜语了。嗯,我得巧作应答。
      于是阮元双膝下跪、躬身匍匐在甲板上,谢主隆恩,微臣领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言罢起身而退,走到船舷边,摘下帽子,抛向江中。帽子顺流而下,遇洲而止。此洲即为当今的世业洲。
      皇上哈哈大笑,也不解释,将错就错,随即钦点此洲为阮元封地,为阮氏世代家业,洲上居民皆赐为阮姓。(来源:扬州晚报)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闽东阮树国 2014-2-27 11:56
    春华秋实 2014-2-27 13:40
    闻名商贸 2014-2-28 22:58
    广东东莞阮瑞荣 2014-3-30 07:03

    查看全部评论(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