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问答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ruanchinacom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查看: 2422|回复: 2

    宋朝阮氏孝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 21: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孝义坊"牌坊位于中山市南朗镇北偏西2公里处榄边赤坎村,据《香山县志》记载,始建于宋代,黄通志称为阮与子而建。相传为表彰赤坎村阮与子割肋救父事迹而受朝庭恩准建造。民国十三年(1924年)重建,牌坊正面为"孝义坊",背面为"力孝遗芳",牌坊高5米、宽6米,花岗石砌成,四柱三间通天式结构,占地约20平方米,正、背面门额有铭文,阴刻。
          赤坎的名称由来,   据《中山市地名志》载,宋末阮元辅从南雄珠玑巷迁邑城北(今石岐)莲塘街,后迁此。建村于赤红壤的山坎边,所以起名赤坎村。      
          孝义坊就是孝义坊,这是赤坎人的共同一种感觉,言下之意对牌坊本身含有无限尊崇敬仰之意。而事实上,以孝义来命名的牌坊,全国只有两座,而南朗就拥有一座,显得弥足珍贵了。沈从文说过:“时间这个东西十分古怪,一切人一切事都会在时间下改变。”但坊以人传,一直长盛不衰。

          二十四孝中之一的“割肉疗亲”典故,为了追求一方面的利益,不惜损伤自已另一方面的利益的无奈之举。也可用来形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大智慧、大勇气。  

        割股疗亲:股:大腿。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

        传说在宋代时,香山四字都长乐乡赤坎村 阮元辅是赤坎村阮氏族人的始祖,由石岐莲塘街迁来。世代以耕种水稻为业,由于那个年代战乱繁多,时年不好,原始的耕作又苦又累,该阮氏人家年少时贫苦无钱娶妻,延至三十好几,好不容易娶回一位“老姑婆”,婚后数年虽曾生育,所生的子女因营养不良先后夭折,夫妇终日愁眉苦脸,只盼能育有子,侍奉终老。阮氏人家至中年得子,取名阮与子,夫妇俩精心呵护,视为至宝。以后,阮与子已在饥寒交加中长成少年。俗话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阮与子从小就下田帮父亲劳作了,随着岁月的流逝,阮与子的父母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而双双病倒在床,平日的劳作,家计等重担全部压在阮与子肩上。

          在过去,封建社会的伦理道理中孝顺父母是很讲究的。因此,阮与子在独力撑持家庭生计之际,并未忘却孝顺父母。可是在封建社会里,医学并不昌盛发达,巫医术士比比皆是,如《香山县志》所述:“轻医术而信巫”。阮氏父母虽有孝子遍寻郎中医治,但恶疾并未痊愈,母亲在饥寒、疾病中去逝,父亲的病也因得不到及时治疗,加上老伴过早地撒手人寰,疾病越发严重。南宋末年德祐三年丙子(1276年)五月,他病危之际,与子早晚以额头触地跪拜北斗星,请以身代父死,未果;阮与子无计可施,也无耐,床上的病父毒气攻心,忍不住发出阵阵呻吟之声。看着父亲那病入膏肓惨况,阮与子拍腿而起,走入厨房脱下裤子,洗净臀肉,狠了狠心,牙咬竹筷,手起刀落,切下一块股肉,放入药中煎熬。说也怪,阮与子这一壮举,被其父看到,此亲情令他一下晕死过去,醒来之后,只见儿子脸色苍白,双手抖着捧药在床前,阮父悲喜交集难以咽下这“圣药”……

          一晃数月,阮与子割股疗父之事远近传播,但最终阮父还是死于疾病,阮与子也因割肉和劳累,染下顽疾,不久也去逝了。天地为之动色,天色冥晦三天。对于这种不寻常的现象,乡亲们惊叹,于是禀报当地有司。事情惊动了当时边防地区军事长官,职位高于总督的经略使徐直谅赠布帛两匹,此事传到朝庭里,皇上恩准在四字都赤坎村前建起一座孝义坊,以表彰阮与子割股疗父之孝道。初时名“孝行坊”,中柱对联说的就是这回事。

          该牌坊建成后,因战乱和天灾而毁了多年,直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乡民为纪这位孝顺之子,自发集资重建。现存牌坊正面书“孝义坊”,背面书“力孝遗芳”,正背面的门额刻有记载阮与子割股疗父之事。明代中山诗人黄经有这么一首诗赞誉:“阮家门苍草青青,绰楔空传孝义名;割胁救亲天感动,至今光彩照圆经。”



         阮与子的事迹由宋朝至元朝,历来被朝廷征及。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洪武更是采集他的孝行,追表阮与子,崇祀乡贤。明万历年间,巡方使者李公奉旨颁发“力孝遗芳”四字匾,悬挂阮宅门楣。监察御史梁公著《陈留阮氏力孝遗芳记》。香山籍太史黄经为之撰述事迹入书。

         历古而来,人们对割肉疗亲这件事是有所争议的。褒的方面,就以诗来说,现在刻在牌坊上黄经的诗可以做代表:

        阮家门巷草青青,绰楔空存孝义名。

        刲股救亲天感动,至今光彩照图经。
        这是刊登在清末中山人编的《香山诗略》的一首诗。但巧的是同书文有一首持相反意见的诗,这就是清嘉庆年间石岐籍诗人黄廷籍的《割股儿》:

          割股割股,母食口中甘,儿割心头苦。

          儿苦母不知,母甘儿奚辞。

    前人对于阮与子的救父,认为其志可嘉,但对其割肉的做法采取保留的态度。明朝邑人黄佐说:“呜呼!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礼也。故刺股割肝,法制所禁,此韩愈所以有户人对与(韩愈就有关事例和户县人有过沟通)。虽然,世降俗薄,因有悖逆其父母者多矣,以与子之事亲观之,宁少知愧哉。故论者原其一念爱亲之诚可也”。
    但阮与子的割肉疗亲,其情可悯。要知道孝道的含义本来是“敬爱父母,返思祖先”的意思,但在封建时代却愈搞愈玄了。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二十四孝”了。所谓二十四孝,就是封建社会所颂扬的24个尽孝的人。旧有《二十四孝》一书,集历史上虞舜、汉文帝、曾参、黄庭坚等人的孝行,顺序而附有诗篇,用以教育儿童的通俗读物。
          鲁迅回忆他少时请人讲完这24个故事后,却非常扫兴。这使他“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他还特别强调说:“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因为这两件事特别集中地反映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七个世纪过去了,沧海桑田,世事如棋,时间在改变一切。但总有一些东西,坚如磐石、韧如麻缕长久地留存在这个世界上,不为时光淘洗而去,可以垂之不朽。孝义坊就是这样的演绎着历史的文物,就是一片让人不惜驻足瞻仰、背手吟哦的风景所在。
          孝义坊为四柱三间三楼通天式牌坊,用花岗石雕凿构筑,高约六米,柱下镶嵌抱鼓石。牌坊正面主间正中竖刻“恩荣”两字。主间横匾阳刻“孝义坊”三字。下款“臣阮与子恭承 廿六传孙如藻敬书”。次间横匾每幅碑文各十三行,每行五字,阳刻“阮与子行迹:香山县志曰:宋孝子阮与子宅在四都赤坎村,村前建孝义坊”云云。中柱对联阳刻:“邑乘溯遗闻,二帛曾颁经略使;坊居名孝行,千秋重焕纟孛纶文”。牌坊背面主间正中竖刻“恩荣”,主间横匾阳刻“力孝遗芳”四字。背面次间横匾续刻阮与子行迹如前。中柱阳刻对联:“当时以庠士名,一刲股椿闱尽职;至今列乡贤祀,重建坊梓里祝馨”。
          孝义坊有一个特点,就是刻有内容详实的碑文,记载阮与子孝行的事迹,内容和县志大致相同。说阮与子天性纯骂,读书通大义,早年丧母,侍奉父亲元辅极尽孝心。
         孝,就是善待父母,是我国传统的道德规范,照《孝经》的说法,是天经地义的大事。早在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已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为官员。可见当时国家的政策是冲着“孝”字倾斜的。后举孝廉演变成为名门望族互相吹捧攀比,弄虚作假,当时有“举孝廉,父别居”,扭曲了孝廉设置的初衷。到了清雍正时,下诏每府州县举孝廉方正科,赐六品(县官以上)官服备用,待遇可谓优厚。鲁迅又说过:“汉有举孝廉,唐有孝悌力田科,清末也有孝廉方正,都能换到官做。父恩谕之于先,皇恩施于后,然而割股的人物,究属寥寥”。
          面对孝义坊,说说重修牌坊的有心人,没有他们的努力孝义坊也许湮没无闻了。赤坎村阮族第八传至阮冠山,分支小隐村。到了上世纪20年代,生活在小隐村的二十六传孙阮如藻(字彝公),挟诗书回归故里赤坎村设馆授徒。他看到村中很有来历的孝义坊,因年久失修坍倒不成样子,于是劝谕村中父老、二十四传孙阮炳奎集资建成新的孝义坊。彝公是远近知名的书法家,牌坊上墨饱神足的字迹,就是根据他的墨宝刻石的。而对联传是当地著名秀才和塾师林牲可所撰。这座罕有的孝义坊,文、字俱佳,一时称盛。在孝道式微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盲目的孝不可有,理性的孝不可无。

    交通:

    自驾车:上广州--珠海高速,在中山出口下,直接前往
    坐车:在广州省汽车总站、芳村客运站坐中山班车 ,在中山市坐12路车从富华总站出发途经富洲酒店、小商品市场、富华酒店、人民大桥脚、广寒冰宫、石岐药厂、京华酒店、库充、紫马岭公园、中山海关、明阳公司、陵岗、西江里、西垭、神涌、土草朗、榄边、南朗、泮沙、崖口、中山城、翠亨市场等站,时间约30分钟(在榄边或南朗下车,步行约20分钟);或乘坐市内旅游巴士前往。
    发表于 2013-10-30 19: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0 23: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