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问答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ruanchinacom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查看: 4421|回复: 18

    收集的不多.....状元阮登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2 18: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阮氏为书香之家,祖传几代研究经学,并以世习《礼记》闻名于世。阮登炳曾祖父、祖父都曾经当过小官,在祖辈的教育熏陶下,从小聪慧的他通读经典,博览群书,写得一手好文章;所填写的诗词清丽而不失豪气。南宋后期,政治更加黑暗,国势江河日下,金人占领的淮河以北地区始终不曾收复,又逐渐受到崛起漠北的蒙古的入侵。作为一个关心祖国命运的少年诗人,也抒发忧时的孤愤。《怀李纲》:"由来和战多兴亡,谈史令人倍感伤。南渡犹嬉哀主暗,左迁不怨见臣良。嘉山何幸卖忠骨,毅魄终教返故乡。抗虏功高垂千古,丰碑屹立永留芳。"少年阮登炳报国之志溢于言表,他的才情得到了当时龙图阁学士、工部尚书刘克庄的赏识。刘克庄诗词以爱国思想内容与豪放的艺术风格见称于时,在辛派词人"三刘"(刘克庄、刘过、刘辰翁)中成就最大,甚至被认为"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他的言行也深深地影响了少年阮登炳。

    状元及第
      淳祐六年(1246年),年仅27岁的阮登炳经人推荐来到京城临安(今杭州市),任秘书之类的文职。由于他精明,文才又好,很受器重,得以参与政务,曾提出过许多好的主张和建议,被采纳的不少。从此,阮登炳的名声与日俱增,不久,担任了王太子赵禥(即宋度宗)的老师。咸淳元年(1265年),阮登炳免上南宫,考中会元;秋七月癸亥,"以谅阴,命宰执类试",赐阮登炳状元及第(《宋史》卷四十六,本纪第四十六),恩例授承事郎。后历任绍兴府签判、福王府教导官,旋改任承议郎、秘书省正字。

    归隐乡里
      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贾似道当权时,因所谓"国计困于造楮(纸币),富民困于和籴",推行"公田法",即按规定占田限额。两浙、江东西等地官户超过限数的田地,从中抽三分之一,由官府买回,作为公田出租,如买田得1000万亩,每年可收600-700万石租米作军粮。据说实行公田法,"可免和籴,可以饷军,可以住造(停造)楮币,可平物价,可安富室,一事行而五利兴"。先在浙西实行。地价按租米折算,租米一石,给价200贯。占田在200亩以下者免买。此法实行到翌年,南宋共买公田约1000万亩,收租米600多万石,储存临安咸淳仓。田法实行的结果,使"浙中大扰","破家失业者甚众"(《宋史·贾似道传》)。阮登炳看到了"公田法"的弊病,在任秘书省正字时,上疏弹劾停止推行此法。但因它对朝廷有好处,而被斥责贬官。阮登炳心里十分气愤,便归隐乡里,仿效晋朝陶渊明栽花种菊,取号"菊存居士",以表自己高洁傲霜之志(民国《吴县志》卷六十七)。

    重召入京
      两年后,阮登炳被朝廷重新召到京城。不久出任福建路建宁府(今福建建州)添差通判,后又入朝为秘书省校书郎、秘书监丞权少监,迁为秘书监,官至朝请郎。

    回到家乡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攻取并占领了南宋首都临安。阮登炳与大批宋臣被俘,"随例入燕"(今北京)。他坚贞不屈,不为利诱,誓不做贰臣。后因生病而被释放,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阮登炳参与修《阮氏族谱》,并撰写了《阮氏族谱序》。"阮氏之始,昔诸侯国也。三代以来,考厥姓氏,见于《大雅》之什。历秦汉,有阮况,为刺史,清节是尚……[img]http://store.qqywf.com/imgcache/pic.baike.soso.com/p/20111010/bki-20111010172217-928417123.jp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mg]
    ""我祖能公,生七子。七子希邵公生九子,长曰少盛公,因监宁德盐场,遂家于漳湾鞯峰下,官至御史大夫,为余宁德漳江始祖……余曾祖简共,任南京苏州平江府司户,遂家于南星桥玉渊坊。""余荷祖德,于咸淳乙丑科状元及第,虽宦居于外,而尊祖敬宗之念、首邱风木之思,未尝不眷眷于怀……秩满南归,寻梓里,省松楸,故家守,乔木依然。族之伯叔、兄弟、子侄,皆谈诗执礼,人物彬彬。以族谱嘱炳序,炳不敏,敢忘所自哉?"《序》中言明了漳湾阮氏的源流,以及先祖开枝散叶的过程,已经自己感怀祖先功德的心情。

    作品观潮有感
      "漳江水涨百舟还,闹市如云货如山。潮退滩涂螺蚶现,兑骑木马下泥湾。"《观潮有感》这首正是阮登炳仅存为数不多描写家乡漳湾场景的诗歌,它向人们呈现了渔船外出捕捞收获回港,交易十分热闹,以及退潮后,人们骑着木马到滩涂捡螺蚶的场面,具有十分浓郁的渔村气息。也表现了阮登炳闲赋在家,一种超然物外,豁达的心情。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18: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18: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D:\Backup\我的文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18: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

    重新修订

    重新修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18: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

    现在的字辈

    现在的字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19: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阮姓入闽始祖比较公认的是南朝的阮弥之公,当然,还有各支自己的入闽始祖,如闽东大部分阮氏之始祖就是太傅阮严公及其子阮能公唐景福二年抵福州,比阮安的一支早。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19: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霞浦盐田杯溪-长春洪江村明朝族谱、周宁李墩桃源阮家洞清朝族谱记载:“刘汉永平年间阮郕公生二子,长曰肇,次曰棨,肇与友刘晨上天台山采药遇仙,遂飞升而去。棨生平......”入闽始祖(太傅)严公及其子(国公)能公系棨公之后代。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19: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是人们曾经生活、奋斗及其周围事物演化的写照。姓氏家族在福建大地的创业历程,不断地推动着这块蛮夷之地开化、发展、繁荣,无不给历史留下浓浓的印记。阮氏家族在古代福建发展史有过三次重大贡献。

        一是“七闽人师阮弥之”。南朝刘宋元帝元嘉年间(424-453年),江左人阮弥之,系河南开封陈留郡阮肇之十世孙,任昌国郡(即晋安郡,治今福州)太守,据黄仲昭《八闽通志·秩官》和陈衍《福建通志·名宦》记载,“昌国初为蛮地,俗不知学。弥之教之稼穑,兴学校。家有诗书,市无斗嚣”。弥之公还邀请阮咸公的后代,其堂侄阮大旻公入闽,助其兴办教育。《乌石山志》曰:“兴学校,正风俗。洞夷海寇为虐,弥之设方略御之”。福建人为感念文教始祖阮弥之的功德,特于乌石山南麓建祠庙(即“七闽人师庙”,乾隆年间迁前屿)以祀之。这是史书记录有关在福州设立学校教化民众,也是福州地区作为闽中首邑开始布施教化的最早信息。

        二是“七子辅闽王治闽”。阮肇(据霞浦盐田杯溪-长春洪江村明朝族谱、周宁李墩桃源阮家洞清朝族谱记载:“刘汉永平年间阮郕公生二子,长曰肇,次曰棨,肇与友刘晨上天台山采药遇仙,遂飞升而去。棨生平......”入闽始祖(太傅)严公及其子(国公)能公系棨公之后代。)的第三十一世孙阮能(阮严公第三子,严公字国威,行阮三,乃唐咸通大使光禄大夫,拜为太子太傅),曾为唐朝节度使,被尊为国公京畿。能公有七子领唐军加入王朝、王审知队伍由南康入汀州,克漳浦,占泉州,过兴化,唐景福三年抵福州。后梁开平三年闽王•王审知封能公七子官职,长子阮希颜为兴化太守、希颜儿子阮少彰为闽县县令;次子阮希郡为福州太守,后七子阮少惹任罗源县令;三子阮希畋为泉州千总,后七子阮少玫(功)任长溪县令;四子阮希蹯为漳州太守,后其子阮少看任罗源县令;五子阮希袭为闽王驸马,受王率师守御长溪等郡,劳来安集,久而寇息民安,王奖其功,后其子阮少祯任长溪县令;六子阮希实为闽王随驾统领;七子阮希邵为侍御史,后其子阮少盛开平二年进士、福州刺使、监感德盐场、爵晋御史大夫,其子阮少伟乾化初克南蛮贼寇有功,擢升御史大夫兼闽南都元帅。阮氏七兄弟及其子孙辅闽王治闽,传播中原文明,为使福建成为“海滨邹鲁”做出了重大贡献。诚如闽山郑堂赞阮氏曰:“河岳之秀,邦家之桢,建树勋业,显宦于闽。”另据传,能公为避朱温之害,还安排唐昭宗李晔之子十岁的颖王•李柞逃到福建周宁,改呼岳王•李景。 

        三是“阮世隆使闽邑偏安”。阮肇的五十八世孙阮世隆,系能公之二十七世孙,生于古田县大甲,元至正间以书经中,任罗源县尹,时酋夷攻闽城,军民绝储,总管陈友定密书求救。阮世隆公乃奋前截竹埋沙填塞战道,振金鸣角以破之,不日余纷净荡,百姓安妥,寻拜福州路都元帅。筑城垣,修省台,尽力于所当为。后授奉直大夫江浙等处行枢密院判官,捐建连江珠峰石桥和浦边福成大桥(两桥石碑尚在)。开洪沟而注东海,决夹湖而澄九曲。元末,农民起义,群雄纷争,尤其是朱(元璋)陈(友亮)鏖战鄱阳湖十余年,生灵涂炭。世隆公领福建军民安居乐业,不卷入战争,偏安闽邑。及至朱元璋大明一统,公乃献地而归,隐居连江,授枢密使加参知政事。殁享于防御祠堂(朝廷为表彰宋•国师阮大成举贤斥佞,力保李纲出相而赐建,该祠旧址现已被建为宁德市漳湾镇人民政府)。明•何景明诗曰:怀旧吟赠阮世隆,君家高楼对芳树,开宴曾留三日住,铜盘绛蜡暖照春,金壶银漏寒催曙,知君重义多豪游,满门宾客为我留,珊瑚不避铁如意。...桐江许天赐赞曰:将相之才,金玉之器。大府承流,雄藩总制。功盖当时,泽贻后世。堂启巍巍,森然松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19: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二.  三.   都是我的祖先     寻现代宗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20: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吾祖源自河南开封陈留郡,刘汉永平年间阮郕公生二子,长曰肇,次曰棨生平,历后汉三国至曹魏文帝时,凡八传至瑀公,字元瑜,名列建安七子,嗣后贤俊辈出,凡十一传至顺公,字伯淳,任光州固始令,而迁居该县,凡十六世至严公,字国威,行阮三,大使光禄大夫,咸通年间拜为太子太傅。乾符五年至中和四年黄巢起义,陷长安及光州等郡。严公携钱氏夫人并六子及孙,广明年间举兵随王审知兄弟入闽,景福二年抵福州。严公第三子阮能公,字仲仁,曾任节度使,唐末封为国公京畿,取吴氏,生七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