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文化研究唯一官网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手机版
  • 问答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ruanchinacom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登录 注册
  • 切换风格
    快捷导航
    征集版主会员注册须知本站二维码
    查看: 2697|回复: 5

    倡 议 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9 06: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阮家麟 于 2018-11-22 07:21 编辑

    尊敬的海内外阮姓宗亲: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溯我阮氏源流,始祖乃羲皇少子名栿赐姓为阮。其裔去夏归商,商有阮国,处甘肃泾川,乃阮皋陶之苗裔阮髡以邦为国所建。周灭商而阮国遂灭,君侯阮肥子弃国迁徙中原,隐逸于蓬池(今尉氏),世代不仕,自此瓜瓞绵绵,生生不息。我阮氏虽发端泾渭之间,实则肇兴于尉氏祖地,薪传自陈留大郡。其后,由陈留郡所辖之尉氏迁徙到河南各地、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广东、广西、云贵、香港、台湾、澳门等及越南诸地,至今更是遍及欧美,环宇一家。
    三国魏晋之际,阮姓宗亲,人才济济,史不绝书。阮瑀、阮籍、阮咸祖孙三人,文德辉耀,英迈盖世,领袖群伦犹甚。籍公鹤立文坛,笑傲山水,放浪林泉,“云山苍苍,江河茫茫,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陈留尉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阮姓子孙,魂牵梦绕,心向往之。古有明季浙人阮太冲,中州名士,流寓于祖地,致死不归。清代大学士阮元,亲俸廉银为籍公勒石封树,以示缅怀。近世海内外阮氏子孙更是流连忘返,顾颈徘徊。2010年12月份,海内外阮姓宗亲代表齐聚祖地,共襄阮籍诞辰1800周年之盛典,举办首次世界阮姓文化论坛大会。瞻仰祖地尉氏,阮籍啸台故址尚在,仙踪杳杳;籍公庐墓安然,碧草凄凄。我倡议,将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后第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阮氏宗亲公祭先贤阮籍日,以祖地尉氏阮籍墓为祭拜处,(每隔5年公祭一次,从2015年正式开始)上可告慰先贤英灵,下可启迪阮姓子孙,以此举为阮氏子孙祈福祉,为大中华复兴添活力
    特此倡议  
    倡议人:阮家麟(美国纽约阮氏公所主席)二0一三年五月十八日於北京
    发表于 2014-9-20 02: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必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4 07: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祭祖是感念祖先的好,是继承发扬光大他们的德,通过统一祭祖的方法,团结天下阮姓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2 20: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倡议很好,我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3 09: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阮洪伟--随州 发表于 2014-10-22 07:45
    这个倡议很好,我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8 02: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网上转发的文章,我觉得此文论述入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各宗亲组织负责人台鉴:

    因工作及业余爱好等原因,曾接触到不少姓氏宗亲组织人员运营人员,承蒙信任,告知了很多宗亲组织在谱牒编修和寻根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此进行简单归纳及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问题

    1、姓氏统谱问题:

    姓氏统谱是不少宗亲组织一直梦想做的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发现有很多问题,可行性非常差。

    比如经费、世系的界定、工程量巨大等等困难,如果只是经费的问题,只要经费到位总有解决的一天,工程量浩大,如果世系清晰,随着AI的发展,总有取代人工解决的办法。

    但是世系的界定不行,不能全部交给机器来做。现在修的姓氏统谱不是有很多遗憾,甚至修好后的统谱得不到家族的认可,前期的人力物力财力白费!甚至为此还硬生生的割裂宗族情谊!

    2、寻根联谊问题

    作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问卷,将近40%的寻根者,寻根花费金额在5000元以上,寻根花费的时间在十年以上也是比比皆是,但是基本很少有寻根成功的案例。

    我们本以为可以通过详尽的字辈去寻找祖根地是比较靠谱的方法,但是从结果来看并不如意,甚至我们就陷入了寻根必须用字辈的误区中。

    寻根从目前的来看仅仅就是去寻远祖,到得姓始祖及郡望堂号开基祖坟墓或者姓氏宗祠前烧柱香以外,反而很难找到明清时期的祖根地及族群归属。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寻根竟成了一条不归路,时间越长,执念越深,越没有结果,没有结果反而又加深了执念,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当中。不少宗亲组织也早早看到这种现状,为了帮助家族寻根者,不少姓氏有专门对接寻根的部门。因此很多寻根者都纷纷去信或者去实地拜访宗亲组织办公室,但基本上也是毫无线索。

    二、解决方案:

    现在检测Y-STR技术已经成熟,而且检测成本已经大大降低,目前成本可能仅需要40元/例,就可以快速的检测到样本血缘的亲疏远近,大概多少年前共祖。

    一个家族多个支系,每个支系采样3到5例即可。

    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快速将两支及多支同姓或者没有族谱记载又有血缘联系的人联系在一起,为修姓氏统谱分世系提供科学依据,而不至于凭借“考证”接世系,反而引起家族的分裂。

    同时本家族不同的支系都有STR检测结果,其他寻根的人员,只需要做一个Y-STR检测,就可以匹配到自己不同时期共祖的宗族,就能快速到找到自己的根,让寻根不再是一条不归路,更方便了海外华人华侨的认祖归宗。

    三、产生的问题及解释:

    1、解决“养父是父”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肯定会发现,同一个支系共祖年代可能是五六千年前,而族谱记载共祖年代可能就是几百年而已,这个不难解释,历史上一些入赘、抱养及联宗等原因,产生STR检测共祖年代远远超过族谱记载的年代,其实仅需要保持平常心。

    这里就要解决“养父是父”、“女儿也是传后人”的问题,族谱承载的是一种文化,贯穿这种文化的就是“孝爱文化”,农村有一句话说“养儿防老”就是让自己老有所养,养子一样为养父母养老送终。养子报答自己养父母养育之恩,进行祭祀养父母法理人情都没有问题。

    再一个就是“女儿也是传后人”的问题,从计划生育提出的三十多年来,独生子女比比皆是,“女儿也是传后人”也已经深入人心。

    2、根祖崇拜”是一种文化现象的问题

    在检测中发现,同姓共祖的最近年代可能是六七千年前,无需惊讶,也不必要觉得不靠谱,虽然姓氏得姓始祖不过距今三五千年,检测共祖时间却是六七千年前,原因也非常好解释,绝大部分姓氏都有多支源流。

    这里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根祖崇拜”是一种文化现象,就如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融入汉族,先是文化上的融入,一旦文化上完全融入后就是华夏族的一部分,跟是不是有什么胡人血统无关了。

    宗族也是一样不管认还是不认,族谱上记载的同一家族,肯定就认一个得姓始祖一个始迁祖,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而不应该拿血缘去做文章。基因检测就是为了辅助解决文化上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寻根和修统谱的问题。而寻根和修统谱就是宗亲组织运营中想解决又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目的及效果:

    通过已有样本分析,随机从人群中选取两个人,甭管是不是共一个血缘始祖,在六七千年前后基本上都是共祖的。

    宗亲组织完全可以将这个大树的树根定在六七千年之前,各个支系从古至今都在一颗大树上,将这颗树画或者竖塑在祖根地的宗祠里,海内外儿女如果想寻根问祖的,就可以测一下STR,就能立马比对出自己最近的支系,完成寻根问祖这一缥缈的梦想。

    同时为海外华人华侨认祖归宗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渠道。作为宗亲组织负责人来说,如果完成这一家族伟业,对于宗族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比修姓氏统谱更能让族人铭记千古!而且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远远比修统谱更低更具可行性。

    祝安好!
    二零一九年十月二十五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